文章分类:外围设备
提到 Wi-Fi 功能的 SD 卡,大家肯定都会想到鼎鼎大名的 Eye-fi,方便摄影的朋友即使分享或者处理照片 。这次我们在市场上发现另一款名为 ez Share 的 SD 卡产品,它同样具有 Wi-Fi 功能, 却是的国产品牌。到底 ez Share 与 Eye-Fi 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为此专门去购买了一块 Eye-Fi 卡来寻找下两者的差异。
先来介绍一下这两款产品。我们手中的这块 ez Share ES100 是由中科龙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 属于 Explorer 系列中的精英版,存储容量为8GB,速度为 Class 6 。另一块型号为 Mobile X2 的 Eye-Fi SD 卡同样也是容量为8GB,Class 6 。把两张卡摆在一起,会发现两者从外观上看蛮相似的,或者应该说 ez Share 长得跟 Eye-Fi 有些像,同样是橘黄色的外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橘黄色呢?东芝的那块传闻中的 FlashAir 就是白色的。拿在手中离近些仔细观察,就会很容易的发现:Eye-Fi做工要细腻精致很多,显得很扎实,虽说没有达到东芝白卡那样子的水准,但也绝对不差,而 ez Share 的外壳有些透明,甚至能隐约看到一些内部电路,用手用力捏一下会有异响,表面字体也有些模糊,上面没有发现写保护开关(虽说很少有人会用到),总体来说比较粗糙。作为国内厂商推出产品,ez Share 在做工细节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传输原理方面,要先讲一下无线 Wi-Fi 记忆卡的传输标准。目前主要的标准有两个,一个当然是众所周知的 Eye-Fi 公司提出的,另一个是以东芝为主的 SD Association 制订的 Wireless LAN 标准。比较有意思的是, Eye-Fi 的执行官 Yuval Koren 之前曾经对东芝横空掺上一脚的行为表示过愤怒。

原理从上面这个流程图可以就很清晰的了解。ez Share 是通过 SD 卡自身建立一个 ad-hoc 模式的 Wireless LAN 网络,直接将 SD 存储卡上面的内容传输到接收设备上,整个过程中所有设备都要连接在 ez Share SD 卡创建的 Wi-Fi 网路中才能正常运作。在这个无线网路中,最多支持五个设备同时对 ez Share 进行连接。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接收端设备一旦连接了 ez Share 的 Wi-Fi 无线网络,就只能放弃掉在通过 Wi-Fi 连接 Internet 的能力,例如 Wi-Fi 版的 iPad 。是传输照片呢?还是上网呢?这时候就要纠结一下了。

从上面两个流程图就会发现,如果是在有 Internet 连接的情况下,Eye-Fi 的接收端设备完全不用断开现有的Wi-Fi 网络,只需要让 Eye-Fi 也接入进去就好。如果周围没有可用的 Wi-Fi 网络,那也没关系,Eye-Fi 卡这时就会自建一个,让接受端设备接入这个网络就可以了。所以可以很放心的使用 Eye-Fi ,完全不用担心影响到上网。
下面就让我们来实际使用一下。
ez Share ES100
打开相机卡槽,把卡放进去(卡上有开关,记得打开),开机,这时候会听到嘀嘀嘀的三声蜂鸣(是卡发出的声音,不是相机...),说明 Wireless LAN 网络已经启动,每过一会儿它就会嘀一声,表示仍在运行中。

操作方式与平时浏览网页时时候完全一样,想看那张照片点击即可,还可以在此更改登陆密码。但不方便的地方是需要手动刷新後才能看到新增加的照片,如果能把它做成自动刷新就好了。在网页上可以通过点击图片下方的标签来多张选择,之後可以进行批量下载,但在移动设备上这个功能目前无法实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照片的无线传输速度为 400 至 500KB/s ,打开一张 4MB 左右的图片需要 8 秒以上的时间,使用感受并不是很好;如果你是个很有耐心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相机不进行读写操作时,无线传输速度还是比较稳定的,在大概 5m 距离还能够保持正常的无线传输(视周围环境而定),但是一旦相机对 SD 卡进行读写操作,传输速度立刻会降至接近於 0。根据厂家的宋元明先生所说,较低的传输速度可以更好的控制功耗以兼容所有相机;而 Eye-Fi 则需要兼容的相机来提供更高的电力 -- 我们等一会儿再说吧。实际上,ez Share 的耗电量确实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测试期间使用的 E-P3 相机,对原本续航的影响不到 10% 。

ez Share 同时还对 RAW 文件和影片文件提供支持。点击左上角的影片库标签,就能够根据 SD 卡上的根目录顺序来下载里面的影片。不过与其通过浏览器端下载相机里面动辄几百兆的影片,我们建议还是直接把卡取出用读卡器会爽快很多,除非你能保证在此期间不进行涉及 SD 卡的操作,还要能够忍受 0.5MB/s 的龟速。
下面是 ez Share 这款产品的动手玩影片,相信看完之後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下,就是在我们使用读卡器测试 ez Share ES100,单纯作为一块 SDHC 存储卡的速度时,发现了参数标识与实际测量值存在差异的情况 -- 上面是使用 Disk Speed Test 测出的读写速度。根据 SDA 组织定义的 SDHC 标准,Class 6 级别的 SDHC 存储卡应具有最低 6MB/s 的存储/写入速度。从上面的数值来看,ez Share ES100 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这个速度的最低标准 。所以我们认为至少就目前手中所测试这一块存储卡来说,存在参数虚标的问题。希望厂家能够予以重视。
Eye-Fi Mobile X2

把包装打开以後会发现除了那块 Eye-Fi SD 卡外,还有多送一个读卡器。实际上後者没有什麽特殊功能,就是普通的读卡器而已。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用市面上的普通读卡器来对 Eye-Fi SD 卡进行操作。
Eye-Fi 的所有功能都要依靠客户端软体( iOS 与 Andriod 下都有相应的版本)才能够实现,不能够像 ez Share 直接透过浏览器来查看内容。软体是在卡里面自带的,於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把它塞到电脑里面进行安装。

整个安装过程很简单,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最後一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防火墙测试的界面。这应该也是由於 Eye-Fi 的大多数功能对 Internet 依赖性很强,不像 ez Share那样,简单建立一个单纯的 ad-hoc 连接就可以了。

安装完成後的第一步就是注册账户,这里的账户信息一定要好好保留。非常认真的提醒大家,如果你像上图那样子删除掉账户的话......後果很严重。因为你会发现再次将这块卡查到这台电脑上时,将不会再次出现上面的创建账户界面。如果没有账户,你将完全无法使用 Eye-Fi 除作为普通 SD 卡以外的任何一个功能。所以请在点击这个 Delete 标签时请务必谨慎。
剩下要做的就是一些设置上的事情了,还是要感慨下,需要设置的东西还真多,并且很多设置选项,如加入 Wi-Fi 热点等功能(最多可以记忆 32 个,能够自动切换),都需要在与账户对应的 Eye-Fi SD 卡连接电脑时才能进行。
Eye-Fi 与 ez Share 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强大的云端服务支持。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无限存储空间功能,当 SD 卡剩余存储空间不足的时候,它会自动识别并删除那些已经传输过的文件,非常实用。此外,即使作为接收端的电脑没有开机,照片没有被推送过去,那也没关系,Eye-Fi 卡会自动将图片存储到服务器上,并存储 7 天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随时都可以通过登陆账号来下载。

此外 Eye-Fi SD 卡还能对拍摄的照片自动进行邮件和网站分享,目前支持上面这些网站......似乎内地的朋友可以基本无视掉这个设置项了。

如果你希望自己照片能自动附带有地理位置信息,又不想为相机专门购买昂贵的外接 GPS 模块, 或许你会对下面这个叫做 Geotagging 的功能感兴趣。简单的说,它能根据周围的 WiFi 基站来进行定位,让每张照片都有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就像你手上的 iPhone 一样。但是目前我们手中的这块 Eye-Fi Mobile X2,并不带有 Geotagging 功能,如果想要使用,需要花费 29.9 美元对将其开通。

以上是 Eye-Fi 几款主要产品对应的各种功能,最右侧的 Pro X2 版本支持的功能最多,当然售价也是最贵的。如果你想体验 Eye-Fi 的所有功能,与其之後花 29.9 美元升级,不如直接购买顶级的 Pro X2 版本更划算些。
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 Eye-Fi 产品需要相机本身具备 Eye-Fi 功能支持才能进行正常的使用。仅仅将 Eye-Fi 插入到相机里面,这是不够的,要记得在相机设置菜单中把 Eye-Fi 功能手动启动。以下这段示范影片是 Eye-Fi 通过互联网对照片进行推送的过程,网络环境为 1000Mbps 的独立光纤接入,期间关闭除 Eye-Fi 外所有可能消耗网络带宽的程序。
能够看到,相机拍摄完成以後,照片能够自动推动到电脑上,不需要像 ez Share 那样子频繁的手动刷新,所有的照片都会被推送过来(你也可以在桌面设置中把它设置成在相机上手动推送)。同时可以发现,即使在非常理想的网络环境下,推送过程依然需要十秒左右的时间,这个速度并不算快。优点是这种推送不像 ez Share 那样子受限於几米远的距离,只要有网络连接存在,无论相机中的 Eye-Fi SD 卡与接收电脑端相隔多远,图像文件等都能够推送过去。这对於一些需要做现场报导的媒体记者来说,就要便利很多,所做的只需拍下照片,剩下的远程传输工作完全交给 Eye-Fi 就好了。

在没有 Wi-Fi 热点的场合,Eye-Fi 仍然可以使用,这时候它会进入 Direct Mode 。简单点说,此时的 Eye-Fi 就成了与 ez Share 功能相同的无线 SD 卡。你可以设置在多少分钟未发现 Wi-Fi 热点後启动此功能, 为了节省电量(事实上它真的很耗电),你甚至可以让它在没事做的时候自动断开连接。我们在使用时发现它的传输速度还不错,比 ez Share 快蛮多,大概在 1.4MB/s ,一般 4MB 大小的图片都能在 5 秒以内搞定,最大信号范围与 ez Share 类似,基本维持在 5 至 10 米左右距离上,具体视周围环境而定。至於具体的耗电量,由於电池本的电量丶图片大小丶网络情况等诸多不定因素,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准确的量化它,但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耗电量挺大,测试时候用的 E-P3 能够明显感觉到续航减少了 20% 至 30% 。

在其它的移动设备上,例如安装在 iPad 上的客户端没有太多的不同,上面多了一个可以把 iPad 自带相机所拍的照片,通过 Eye-Fi 账户远程同步到电脑上的功能,其他方面的使用感受与在电脑上完全一致。这要比 ez Share 那种完全依靠浏览器的傻瓜式操作,复杂很多。

单纯作为一个普通的 SHDC 存储卡,Eye-Fi Mobile X2 的读写速度比较一般化,符合 Class 6 的标准,但与目前主流 SD 存储卡 10MB/s 的读写速度相比,并不算快。
总结
ez Share ES100 是一款使用简单,易於上手的产品,同时...也要注意,它的功能也很简单。相对於 Eye-Fi ,它完全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体,对各种相机机身,甚至很老的相机,都能够很好的支持。如果只是普通用户仅仅需要需要能够在拍完照片後,通过 Wi-Fi 立刻与坐在身边的朋友分享,而且厌恶繁琐的设置,ez Share 是非常适合的产品。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它目前并未得到各个相机厂家的重视,出现了一些很无奈的情况,例如在使用中最好关闭相机的自动节电功能,否则将会导致因相机停止对 ez Share SD 卡供电而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目前厂家表示他们也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沟通。此外,考虑到它的无线传输速度并不能令人满意,作为普通 SD 存储卡而言速度也非常一般(虽说续航会好一些),同时佳能,富士,松下,三星,宝丽来近期都有发布具有 Wi-Fi 无线传输功能的相机产品,还有最关键的:ez Share ES100 在国内的售价为 ¥599(约 HK$740 或 NT$2,800),偏高的价格,这一系列因素使得 ez Share 产品目前的竞争力并不明显。
总结
ez Share ES100 是一款使用简单,易於上手的产品,同时...也要注意,它的功能也很简单。相对於 Eye-Fi ,它完全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体,对各种相机机身,甚至很老的相机,都能够很好的支持。如果只是普通用户仅仅需要需要能够在拍完照片後,通过 Wi-Fi 立刻与坐在身边的朋友分享,而且厌恶繁琐的设置,ez Share 是非常适合的产品。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它目前并未得到各个相机厂家的重视,出现了一些很无奈的情况,例如在使用中最好关闭相机的自动节电功能,否则将会导致因相机停止对 ez Share SD 卡供电而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目前厂家表示他们也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沟通。此外,考虑到它的无线传输速度并不能令人满意,作为普通 SD 存储卡而言速度也非常一般(虽说续航会好一些),同时佳能,富士,松下,三星,宝丽来近期都有发布具有 Wi-Fi 无线传输功能的相机产品,还有最关键的:ez Share ES100 在国内的售价为 ¥599(约 HK$740 或 NT$2,800),偏高的价格,这一系列因素使得 ez Share 产品目前的竞争力并不明显。
Eye-Fi Mobile X2 的香港价格为 HK$650 元港币(这个型号只有水货),转换为约 NT$2,500 或 ¥530。Eye-Fi 在功能上大大超越 ez Share ,在分享方面突破了 Wi-Fi 网络几米远的距离限制,另外借助於远程网络存储,它扩展出了「无限存储容量」等很多非常实用的功能。但过於覆杂的设置,让人望而生畏,即使是我们也花了几天时间才能完全搞懂它的选项。还有一点,它的图片推送需要依赖客户端,想像一下,当与朋友分享相机中的照片时,要先在对方的接受设备上装载客户端,然後输入账号密码,之後还要取消掉,否则将来推送的照片都会自动发送到这上面。总之,用起来会很烦,ez Share 在易用性这一点上比它要好很多。Eye-Fi 更加适合一些对照片分享的效率和距离方面要求更高些,注重性能和服务多样性的专业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