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

文章分类:科技新闻


当大地震发生在海中时,除了对周围的陆地造成损害之外,更危险的就是有可能会造成海啸。1946 年的时候,在阿留申群岛发生了一场规模 7.8 的地震,虽然这场地震在当地造成了不少损失,但更严重的伤害发生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 -- 当时位于夏威夷大岛的希洛市(Hilo)受到高 14 公尺的巨大海啸袭击,造成 160 人死亡。经过这次的事件后,美国在 1949 年成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为环太平洋外围地区的国家提供海啸警报的服务。

海啸警报中心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是靠各国的地震仪和位在海上的测量浮标。前者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模型后(上图),可以估算出海啸的发源位置、强度、预估的速度和抵达时间,并跟据这个数据给有潜在危险的国家警告。然而,基于对深海水文和一些海啸机制的不了解,许多的警告难免最后都只是假警报,对此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解决,只能看各国政府的应变了。不过海啸警报中心目前正扩大在深海设置名为「DART」的浮标测量系统(图在继续阅读里),协助海啸预测 -- 虽然海啸在深海海域时表面的浪高并不高,但通过的时候还是会对深海的压力造成改变,一但将 DART 的数据整合到地震仪的估测计算中,就可以对模型估算出来的数据做校正,从而发出更精确的警报。


海啸中心的警报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Tsunami Information Bulletin」,表示有虽然有地震发生,但没有海啸产生的证据;第二级是「Tsunami Watch」,表示很有可能有海啸发生(跟据模型预测),正在等待仪器的数据证实;最高的等级则是「Tsunami Warning」,表示已经确定有地区受到海啸袭击,或是仪器有侦测到海啸的经过。通常 Tsunami Warning 都会伴随着预估的抵达时间。以这次的日本大海啸来说,警报中心发布的就是最高等级的 Tsunami Warning(这里),几乎涵盖了太平洋所有的岛屿和外围地区。

原本只有太平洋有海啸警报中心的机制,但在 2004 年底让大家措手不及的印度尼西亚大海啸之后,接连成立了印度洋海啸警报中心、东北大西洋暨地中海及相连海域海啸警报中心和加勒比海海啸警报中心,目的是希望能最 终产生一个涵盖全球的海啸警报网。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海啸算是比较能预防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一旦发生之后,估算海啸的危害并提 供警告是完全可以做到,并且能够挽救许多性命的事。然而,就像台风警报一样,最终是否能达成效果,还是有赖政府和一般民众对警报的意义有所了解,并且对警 报发布后该采取的步骤有清楚的认识。


标签:科技 太平洋 海啸 警报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