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的启示
《历史研究》的启示
(作者:SPN睿商在线-梁冰儒 - 2005-05-26 10:05:10)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文明的兴衰更替,总是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成正比,丧失了创造力的文明,往往会同时丧失扩张的活力。而一旦丧失了这种活力,这个文明在步入成熟的同时,也必将开始走向衰落。
亚洲和欧洲文明的兴衰更替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19世纪之前几千年里,亚洲人一直保持着世界经济的领导权。
即使到了1800年,亚洲仍然保持着全球80%左右的生产总值,而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占到全球产值的30%以上,超过了今天的美国。
这一切的出现绝非偶然。因为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亚洲一直是文明的创造力摇篮。
古典文明开始的时候,科技的创新中心在中东;此后,中国和印度又成为整个农业文明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正是这种创造力保证了亚洲文明长期保持成长速度的领先。
可是在1800年之后的短短五十年里,上述的一切都变了,工业革命推翻了亚洲的传统霸权,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宰者。
为什么工业革命能够首先在英国爆发?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英国是全球当之无愧的创新中心。除了涌现出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森等家喻户晓的发明家外,英国还成功地创立了近代化的技术创新保障体制(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但是,英国的这种领先优势没有持续很久,美国和德国作为新的挑战者取代了它的地位。与此同时,世界的创造力中心也开始转向美国和欧洲大陆,在飞机、电报、汽车发明者的名单里,人们已经看不到英国人的名字。
为什么会是如此?
因为保持长期的创新能力,需要较长的等待周期和较大的投入;同时,创新产生商业效果的过程也带有较大风险。对于保守的英国人来说,“殖民地经济”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短视的国家发展观占了上风。
结果,作为近代创新竞争力先驱的英国,很快失去了领先的地位。它的角色最终被美国、德国以及后来的日本取代。
1900年元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声称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仍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但是,仅仅十年之后,这一预言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文明的兴衰更替,总是比人的估计来得更快!(梁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