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WD威腾电子台湾区总经理郭德麟(Andy Kuo)
当我踏进硬盘大厂WD台湾的办公室,与该公司总经理Andy坐下来准备采访前,Andy就先丢了一个问题给我:Jeremy你觉得电脑DIY的族群到底是成长还是减少?我不知道大家的感觉是怎么样,但我个人是认为电脑DIY在台湾的风气有越来越走下坡的趋势。如果DIY族群减少的假设是成立的话,我们可以不难体会出,零组件品牌在营销上所面临的困境。
跟绝大多数的零组件品牌一样,WD在早期还是以OEM为主的零组件厂商,直到2001年,WD才开始大力发展品牌与通路事业群。用Andy的说法,WD是一家有好的产品,却不太会营销的公司,在早期公司决定开始经营品牌的时候,公司甚至没有专业的营销人员。如果说零组件品牌要走出来直接跟消费者沟通的难度很高的话,WD所处的市场相对更具挑战性。
在所有零组件品牌中,处理器与显示卡的品牌形象相对来说是比较鲜明的,玩家对效能的考虑相对要求较高。硬盘这项产品,并没有那么多的话题可以让营销人员作文章(虽然没有硬盘你的电脑也无用武之地)。那么,WD要如何一步步打出品牌的口碑?WD下一步的发展又是什么?让我们听听Andy怎么说!瘾科技问(以下简称问):Andy您觉得硬盘这项产品,在一部电脑里扮演什么样子的角色?
郭德麟答(以下简称答):对一个硬盘品牌来说,我当然会说硬盘是很重要的产品(笑)。硬盘只会是系统的一部份,不会独立存在。在早期购买硬盘的需求是来自于扩充,现在的主要需求则来自于备份。硬盘本身是有价的,但硬盘里面储存的数据却可能是无价,无比珍贵的。该如何妥善保存这些数据,让使用者正常存取运用,说起来没有什么大道理,但就像你身边很多东西一样,你不觉得特别重要,但一旦不Work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困扰。
问:那么硬盘在购买时,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重点?
答:其实硬盘发展至今,归纳起来不过就是三个重点:效能、容量,还有价钱,。对WD来说,我们追求的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未来几年,节能环保的产品也将会是WD的未来几年的几个重点。
问: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WD这个品牌吗?
答:其实WD在最早期,是一家做很多电脑零组件的公司,硬盘只是其中一个产品线。在1992~1993年左右,公司才决定将重心放在硬盘这项产品上。最早WD的客户都是系统业者,以OEM的生意为主。即使到了2005年,WD都还是一家以OEM为导向的硬盘制造公司,我必须承认相较于其它业者,WD是一家不太会做营销的公司。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WD也是一家做的比说的还多的公司。很多硬盘的新技术,都不是WD率先提出的,但WD却往往都是第一个将产品量产上市的业者,我们的原则是:可以商品化的东西才谈。举例来说像是垂直读写,是当时的IBM与Seagate先提出这个概念,但WD却是量产最早的业者。我们不太会去对外强调我们要做什么,把东西先做出来是比较重要的。
问:Andy你刚刚其实有提到,硬盘在技术上可以差异化的议题其实并不多,那么WD的优势在哪里?
答:其实硬盘的里面最重要的零件就是盘片与磁头,供货商并不多。WD的优势,主要就在于我们充分掌握供应链的状况,确保WD硬盘的生产线无虞;而对于未来新技术的研发,所有硬盘厂商里面大概也仅剩WD与Seagate有能力持续花大钱投资在硬盘的未来技术上。像是WD自己,去年我们花了三亿五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这种手笔,不是一些贴牌厂商能够做得到的。

问:WD目前在产品规划上,有哪些蓝图呢?
答:首先就是节能环保的部份,WD是第一家提出节能环保概念的硬盘厂商。由于节能硬盘主要是透过降低碟盘的转动,让温度降低来达到节能的概念,因此硬盘的使用寿命也会比较长。但我也必须老实说,目前所谓的省电硬盘,一年大概仅能省下180元[台币]电费,对于绝大多数一般消费者其实感觉并不大,所以这一块在企业端会比较受欢迎,在这一块市场中WD目前出货量应该可以说是最大的。
另外针对重度玩家,WD也会针对他们推出适合的产品线。过去这些power user,多半都是买企业级的硬盘,价钱相对较高,WD会针对这一群玩家,推出适合他们的产品线。至于在3.5寸大容量硬盘上,目前我们已经推出1TB的硬盘(单碟333GBX3),预计在明年,单碟500GB的3.5寸也可以稳定出货了。
问: 除了2.5、3.5寸硬盘之外,WD还有其它储存技术的发展吗?像是现在很多轻省笔电,都采用SSD当作储存容量,WD有类似的规划吗?
答:SSD目前在技术上,确实具有体积、效能上的一些优势,但SSD的原罪还是价格太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微软的XP针对硬盘容量的限制已经从80GB放宽到160GB了,我估计轻省笔电未来采用硬盘的比重应该会大幅提高。
对WD来说,要满足轻省笔电的需求,除了大储存容量之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价钱。不管是8GB的SSD,还是80GB的HDD,目前的价格都在35~40美元左右。也因此,WD目前的确也在认真研究轻省笔电的储存市场,我现在不能很具体的公布细节,但推出价格、容量、体积都符合轻省笔电的硬盘,WD目前有在规划。
问:不是传统的2.5寸硬盘吗?
答:我没办法说的很清楚,外观会像2.5寸硬盘,但会是全新的设计,重要的是价钱会很犀利。
问:那么可携式硬盘的部份呢? 采用SSD的轻省笔电似乎也带动了可携式硬盘的成长?
答:事实上为了进军可携式硬盘的领域,WD甚至买下了一家软件公司,主要就是希望强化远程控制的功能。WD认为可携式硬盘有几个重点,第一就是要简单,One touch就可以使用;第二个就是ID设计的部份,这一点过去并非WD的强项,但我们现在也聘请了一些设计师,希望提高WD硬盘的设计质感;最后就是应用的部份,这也是我们会并购软件功能的重要原因。
问:关于硬盘水货的问题,WD怎么看?
答:其实讲起来,亚洲的硬盘平均售价跟欧美比起来相对是比较低的,但台湾地区跟亚洲的其它地方比起来又不算最低,这也给了水货商一些空间。水货的价钱虽然低,但没有售后保修。WD的产品最少都有三年保固,企业级硬盘还到五年保固,我想消费者在购买水货之前,还是要考虑到保修的问题。
问:Andy您刚刚有提到硬盘里面的数据其实都相当重要,关于硬盘内所保护的内容,WD能提供数据保全或是数据回复的功能吗?
答:其实我必须很遗憾地说,目前WD的保修仅限于硬件的部份,对于硬盘内的数据我们是无法提供保固的,消费者仅能自行回复,或是求助于其它业者的服务。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但目前硬盘业者对于这一点还是束手无策。束手无策的原因一部份是来自于法令的限制,而且在数据保全与回复的部份也容易产生争议。但作为一个硬盘业者,我们的确有针对此研究什么样的方式会更好。只不过现阶段硬盘业者仍然无法更进一步的服务。
问:Andy认为TB的世代什么时候会来临?
答:其实很有趣,我最早进这行的时候,硬盘是从4.2MB开始卖起,转眼间硬盘已经快要变成消费品了。我认为TB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蕴酿,有可能的时间点应该会是明年年底,TB的硬盘价格才会降到消费者能够接受范围。
问:WD的硬盘最近在颜色卷标上,好像做了一些变化?
答: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硬盘的应用应该做一个适当的切割,就好像单车有公路车、登山车之类的。因此我们在硬盘的外卷标上,用颜色去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的应用。蓝色卷标代表的就是一般硬盘;绿色标签则是WD目前主力发展的节能环保硬盘;黑色标签,则是针对poweruser所推出的高效能硬盘,让消费者在购买时一目了然。
问:在台湾地区讲到硬盘,大概很多人应该都会联想起Seagate这家公司,Andy怎么看WD与Seagate之间的竞争?
答:我们认为Seagate是非常可敬的对手,在硬盘领域中,有能力持续投资新技术的,大概也只有WD跟Seagate了,在3.5寸硬盘的市场中,WD加上Seagate就拿走了80%的市占率。
但相较于WD,Seagate又是一家很懂得营销的公司,这一点是我们还要向Seagate多学习的地方。不过WD在台湾自从找到优秀的通路伙伴之后,我们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从一开始不到2%的市占率,到现在也经超过25%了,成长的幅度有目共睹。
其实硬盘一开始气势最旺的品牌是昆腾(Quantum),后来Quantun被Maxor并购,Maxor又被Seagate并购,但如果从IDC或Gartner的数据来看,在2.5寸的市场仅剩日系(日立、东芝、富士通)与非日系(WD、Seagate、三星),WD虽然最晚进2.5寸市场,但现在一季已经慢慢超越了;在3.5寸市场WD更是拥有优势的领先地位,硬盘领域的并购对于WD的影响其实相当有限,反而Seagate在并购了Maxor后是花了一些心力在处理售后的部份,所以我对WD的未来发展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问:最后一个问题!有人说大容量硬盘的主要用途其实是拿来存A片,Andy你认为这是事实吗?
答:(停了一下)基本上我们的立场是不去干涉、过问消费者购买硬盘的用途是什么?我也的确听过这样的用途,但业者的角色是不会主动去谈这一点。哈哈哈!
瘾:谢谢Andy接受瘾科技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