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六本木有个「share space」的艺术工作聚落, 一大群艺术家联合起来跟森集团的办公大楼租了个100坪的空间, 每个艺术工作室平均只有2坪大,他们一起创作、一起分担房租, 创造出过去分散时远比不上的经济产值。
大多数人总认为艺术工作者和一般企业的工作者不同,过着晨昏颠倒、冥想比创作多的生活,不过在东京却有个让人完全刮目相看的例子。一群年轻艺术家,在鼓吹艺术生活的森建筑集团帮助下,在东京六本木成立了一个名为「Co-lab」的创意工作者聚落,提出了「有纪律的集体创作」概念,以弹性而灵活的合作方式,寻找新世代创意工作的可能性。 在超过一百坪的挑高空间中,包括作家、装置艺术家、插画家、服装设计师、摄影师、建筑师、家饰设计者、美学评论家、动画工作者等创意工作者齐聚一堂,依照不同专长,两到三个人为一个单位,成立各自独立的公司或事务所。
互相支持并一起争取工作
Co-lab位于六本木区森集团所兴建的办公大厦,由该集团文化部门以优惠的折扣出租给这一个艺术社群。他们以每月两万日圆左右的租金,承租这百坪空间中的两坪大小,与其它创作者比邻而居。「创作者最常遭遇的难题,是容易陷入思考的瓶颈,跟独自创作带来的倦怠,」Co-lab的发起人,同时也是「松井亮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二十八岁的松井亮如是说。但是透过Co-lab这样的空间规划,创作者可以随时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交换意见,激荡出思想的火花。
此外,这些创作者会互相合作,争取需要跨领域专长的设计案,「在我一个建筑设计案中,另一位Pattern designer,就提供了照明设计方面的协助,使我的设计概念更完整地被实现,」松井亮表示。成员们更一起举办联展、寻求赞助,不像多数的创意者,不是以彻底的个体户型态存活,就是牺牲创作自由,进入安稳但创作容易定型的大型企业工作。
「这样的型式,可以让我以顾问身分弹性接案,也可以透过人际网络,在需要时寻求其它人支持,」一位自由撰稿人表示。这种极端弹性的工作模式,让人想起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韩第(Charles Handy)《在大象与跳蚤》一书中所说的「跳蚤型」独立工作者型态。这样的工作方式,似乎对台湾近几年大力提倡的创意产业,不论是政策规划者或者身在其中的工作者,示范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
挑战世界级建筑案的年轻建筑师――松井亮
1 松井亮常在他的建筑案中,加入其它成员艺术家的美学元素。这个建筑设计案中的灯光,就来自Co-lab另一位成员长冈勉的贡献。
2 除了一般居住用建筑及室内设计案之外,松井亮积极参与国际上任何他觉得有兴趣的建筑竞图案。这个以水流为概念、以金属为素材的模型,是他参加埃及一项位于金字塔旁的文物纪念馆竞图案,以尼罗河为概念发想起点所设计出的设计原型。
松井亮(Ryo Matsui)
具有建筑学士和艺术硕士的他,早在学生时代就获奖无数,奖学金、学生建筑奖、一流建筑师事务所的工作,都在毕业前到手,但却选择一毕业就创业。甚至以初生之犊,参加纽约世贸大楼重建及911纪念馆的竞图,「我只是想试试看,自己的能力到哪里,够不够格站上世界舞台。」
玩弄光线的魔术师──长冈勉
1 这个看来平凡无奇的白色遮阳棚,在阳光撒下时,会因为结构内部色彩的设计,创造出彩虹般的缤纷光线来。
2 仔细看,这些大小不一依序排列的白色木椅,除了造型拙朴讨人喜爱外,他们下方的影子甚至还是粉红色的。
3 灯光、植物、天花板上的图案和影子,交织出一片真真假假的影像。
长冈勉(Ben Nagaoka)
出身自有日本「media lab」 之称、师法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的庆应大学湘南分校(SFC, Keio University),Ben从学生时代起,就尝试在建筑、设计、科技的交界处寻找创作的题材,也是第一个提出Co-lab概念的人。他近年来的创作集中,重点在玩弄光线的灯光设计上。
创造科幻小说般场景的东大建筑师──日高仁
1 使用了三部投影机、半透明布幕,以不锈钢为主结构,称为Tower of Gravity(重力之塔)的装置艺术,试图表现人类不断毁灭与创造新事物的矛盾性。原本要在巴黎的数字艺术节中展出,但因为911事件,该活动并未举办,所以这项作品最后只在日本展出。
2 在一场受茶艺协会委托的展馆设计案中,日高仁以布幕、光线做为空间区隔及动线安排的媒介。
3 这个作品是Responsive Environment研究在2004举办的Soft Architecture展中的其中一样装置艺术。
日高仁(Jin Hidaka)
广岛市出身的建筑师、媒体艺术家,不断尝试利用科技、灯光、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不同的素材,将建筑以及人类生活场域的可能性,推至想象力的极限。早在东大建筑系读书时,他就开始Responsive Environment的研究,向建筑界及装置艺术家呈现他对未来建筑的狂野想象,以及具东方色彩的电子艺术。
二人组的家饰、家具设计师──佐藤隆一&松元直子
1 看似普通而不起眼的桌椅及咖啡杯,却是设计师希望用来表达环境变化与人世流转的媒介:桌椅的表面色泽会随着温度改变不断地变化,咖啡杯的痕迹与前一个坐在桌前人的手肘印,都会被留在桌面上一段时间,让下一个人感受到前一个人的生命与存在。
2 这只被命名为「Love Never Burned Out !」的蜡烛,所有的部分都是由蜡所制成,所以一旦点燃之后,将会全部燃烧殆尽。「请与你在乎的人一起点燃它,虽然最后蜡烛会烧尽,但它留下的温暖以及你们共度的时光与所分享的爱,将在彼此的心中持续发光发热。」
3 这张椅子根据创作者的说法,「意在表达独自玩耍的小女孩眼中的世界,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纯粹的眼光能看待世界,有多美好!」
佐藤隆一(Ryuichi Sato)&松元直子(Naoko Matsumoto)
1999年在东京成立Flask工作室的佐藤与松元两人,创作的核心在于将人类日常中的细微情感,以隐喻的方式,透过产品设计表现出来。他们是用产品说故事的人,每一个设计都隐含着他们想要与使用者、观赏者沟通的概念。
探索新界线的建筑师、设计家──田中阳明
1 1999年在神奈川一项海滨造景的设计案中,他以50年代苏联卫星「Sputnik」为起点,将海边避暑小屋设计成兼具怀旧与未来的太空舱状。
2 东京的屋顶开花了!或许铁皮屋顶密布的台北市,也利用这个idea改善市容。
田中阳明(Haruaki Tanaka)
大学毕业后进入建筑事务所担任建筑师的田中,于97年重回校园,进入庆应大学SFC环境情报学科。顺应当时计算机网络、绘图技术的急速进步,开始探究传统建筑之外的可能。他的作品中常展现出一种时空错置感,将不相干的对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混搭的设计与矛盾的美感。
在图样中寻求哲学意义的设计师──福津宣人
1 随着凝视的时间长短或角度不同,每个人会在这幅画中看见不同的东西,有人看见小鹿,有人看见一头羊,你呢?
2 这幅以手绘结合计算机绘图的女孩肖像,是作者最引以为傲的作品之一。水是生命重要的元素,作者企图以水珠和水纹去模拟人类的细胞及DNA,象征结构相似却因DNA不同而功能各异的细胞,组合成美丽的生命,一如少女神秘的笑容。
福津宣人(Nobuto Fukutsu)
1969年生,宫城县出身的福津,有一套有趣的创作哲学,他以「水珠图样」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再同中求异地改变水珠的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组合排列出各种图样,甚至是人物肖像。他的作品曾在日本、中国、斯里兰卡举办个展及参加联览。
虚拟世界的书写者──SHINJO, ken-ichi
1 做为Co-lab的成员之一,Kenichi每月为文为Co-lab宣传,他与Co-lab成员的访谈纪录散见于日本一些设计杂志及Co-lab出版品中。
2 Final Fantasy X(电玩游戏太空战士十代)故事介绍
3 INAHO laboratry-3rd eye的封面
SHINJO, ken-ichi
做为一个创作小说、游戏脚本、游戏故事、写实故事等文体的多产作家,ken-ichi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参与RPG游戏超级大作──Final Fantasy X(太空战士)的故事发展与脚本撰写,并出版了一系列关于FFX的著作。身为Co-lab中的专业写手,他也撰文替这个新艺术工作型态及成果作品进行宣传。目前他主要的精力花在一部描写日本网络上瘾族、寓宅族的小说上。
2D视觉创造3D效果的图样设计师──野老朝雄
1 以2D画面呈现出类似波浪的视觉效果。
2 看似混乱无规则的图案,如果将它复制数份之后,会发现不管从任何角度拼贴,这些pattern都可以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彷佛未曾受过切割。
野老朝雄(Asao Tokolo)
东京造形大学学士、英国建筑协会学院(AA School, UK)硕士,专长在建筑、设计、美术,2001年开始从事「Tokolo Pattern」的图样设计,并兼任武藏野大学的讲师。
网站:http://www.tokolo.com
http://ub.am
跨界的平面设计师──Sachiko Hamanaka
1 虽然是位长相秀气的都市女性,这位设计师的特殊专长在于具嘻哈风格的涂鸦字体设计和结合日本风的街头情调。
2 长期在唱片界耕耘的人脉,使得她拥有源不断且风格各异的客源。
Sachiko Hamanaka
24岁进入唱片业的Sachiko Hamanaka,从唱片封面做起,日本著名乐团Dragon Ash的CD封面,就数度出自她手中。2004年自立门户后,开始承接各类平面设计的案子。
初出茅庐的设计新秀──春日亚纪
1 猛然一看,这张图似乎只是不规则色块的随机分布,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灰色的线条巧妙地勾勒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画风极具少女风格。
2 除了平面设计之外,AKI也从事一些实验性质的家具设计。
春日亚纪(AKI)
2004年才刚从文星艺术大学拿到视觉设计学位的AKI,在短短一年多,已在东京设计界小有知名度。2005年原宿设计艺术节、表参道上Levis旗舰店所举办的设计新锐展中,都可以看见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