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洁:中国家具设计≠“拿来主义”

主题:中国家具设计≠“拿来主义”

――中国家具原创设计的困境与突破

时间:2006年9月26日星期二

地点:国家开发银行大厦5层搜房家居网会议室

主办单位:上海搜房家居网

支持媒体:新闻晨报、新闻晚报、上海青年报、劳动报

主持人:徐老师刚才更多讲的国内的家具业的趋势。下面我们请上师大的扬教授,他在国外生活过很长时间,也考察过很多国家,请给我们讲一下整个国际家具业的现状,以及展望一下它的趋势会怎么样。

杨明洁:刚才各位都讲到了抄袭。我认为抄袭有三个层面:一是道德层面,第二是法律层面,第三是为了生存的这么一个层面。我觉得最后一个层面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法律层面相对来说是最薄弱的。现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有保护的法规,有很多家具商跟我聊天,他们都说前几年刚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打官司,现在不打了,因为没有用的。

老外去广东三个大的家具展,他们看展位,把挡板拿掉,觉得但是仿他们的产品。他就找到一个厂家,说你做得不错,我给你下订单吧,这边的劳动力便宜,所以就下订单了。

到国外去,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创,就是知识原创,是受到法律的制约。我觉得是一个道德层面,一个素质层面的问题。中国人习惯讲面子,这个层面外国人他们过不去,他一定要用自己原创的,就是自己创新出来的东西,他不愿意抄。否则在业界,设计师就会臭掉,人家不会再找我来做东西。我们中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

现在之所以我们坐在这里讨论这个话题,是碰到一个最严重的层面,就是生存层面。就是刚才几位老师讲到的,没有东西好抄了怎么办?很简单的道理,国外有一个好的产品,国内有十家厂家都抄这个产品,造成产品的同质化,导致我的消费者分流了,10家厂的利润分成十碗粥,没得吃了。如果当原创成为厂家生存的手段的话,那大家都会遭难。我想这个现象会慢慢地改变,这是我想讲的一点。

我觉得道德和法律层面,目前来说,起不了什么作用。我觉得这些厂家,真的没法维持了,老是抄,抄到后来,大家有九个竞争对手跟他竞争,逼着他要原创了,那才会好。生存,我觉得无论对企业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这是第一步。

我的专业不是家具设计,而是工业设计。我看这个问题的话,可能习惯于从其他的产品门类看这个事情。因为其实不光是工业设计,不光是家具设计。除了家具设计之外,我举几个例子。前段时间上海的工业设计协会的秘书长,他说,他和中国的某文具生产之乡的政府代表团,签定了一个协议,他组织这边的设计力量,帮他们开发文具。而且那个文具之乡里面有很多企业,都是产值上10个亿的企业,但是现在出现副增长了,因为没有原创的东西。整个镇,整个文具之乡都急了,然后政府组团到上海找设计。这是一个好现象。

另外一个,我参加过一个世博会的一个特许产品经营商的评选。这个评选也有文具厂商,也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厂商,交了很多作品上来。他们要做世博会的特许产品。交上来的东西会发现,跟奥运会的产品,我把世博的LOGO拿到,把奥运的LOGO拿掉,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这个产品本身是没有任何创新的。这是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就是刚才祝先生讲到海尔。我觉得几个产品门类并行来看的话,可能中国的家电企业走得相对前面一点。我们知道早几年前,电视里面的广告都是日本的电器唱主角。现在10多年过去了,电器这一块,中国有了几个不错的产品出来。包括联想,包括海尔,TCL这些企业已经出来了。他们的产品从专业的角度评判,他们还不是很好。比如联想的电脑和IBM或者跟苹果比的话,联想只有一个LOGO,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识别性。但是联想在国内已经领先了,每一款产品,他至少有设计,他甚至可以请IBM的设计师帮他做设计。

电器这一块可能对于设计注重等方面,可能要领先于家具这一块。家具,我觉得也正在往这条路走。所以我觉得需要过程,需要时间。

培养设计师任重道远

杨明洁:我首先讲一下学校的问题。首先中国的设计教育,我只谈设计教育。其他教育怎么样我不知道。首先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失败的。可能中国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这个话题太大了,说不清楚。只能怎么说呢?比如说设计教育这一块,我在德国的时候,他们进来的学生,不是说是高中直接毕业就进来学设计,不是这样。他们会有一到两年,他们要拿一本证书,相当于比如木工证书,他们会到工厂里面学木工,或者是学机械,各方面的。他们拿到这本证书。就是德国的职业化教育是非常有名的。他们会培养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高技术的工人。当他们有了这本证书之后,他们再来学设计,再来学专业上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对于工艺等方面的了解就很清楚,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现在我们的孩子,高中一毕业,就进大学学了。大学四年学完之后,其实他对于工艺各方面了解都是非常薄弱的,这样对于他来说,做设计的话,我们可以去看国内的现在这些大奖赛,家具设计大奖赛,真是浪费了很多墨盒,打印了一大堆很漂亮的图纸,根本没有用的。这是第一点,入学浅。

还有,德国那些院校跟企业的接触非常紧密。比如说做一个家具的项目,会有几天的时间,泡在家具厂了解相干工艺。在国内的话,相对而言,这方面的可能性会比较少,当然也比较多。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那一边,我知道职业技术学校,他们的模式就做得非常好。他们的毕业生在中国的家具界供不应求。因为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虽然说是一个职业学校,但是他们的毕业生在读书的时候,基本上和广东那边的生产厂家,合作的非常紧密,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模式。
  
主持人:现在院校知名的就是顺德这个学院。
  
杨明洁:做得比较好的就是顺德学院。这和这种效果图比,完全是两个东西。有一点我想声明。我更重要的身份,并不是老师的身份,我可能有80%的精力是在做自己的公司上。可能不久之后,我将离开学校,因为我觉得比较失望。我可能到四五十岁再回过来会比较好。
  
主持人:到更有经验的时候。

杨明洁:更有经验,而且这个教学体制更好的时候。
  
主持人:要培养设计师,在中国来看,还任重道远。

杨明洁:刚毕业的学生,如果来公司做,基本上会有很长一段的时间,是在培养他,并不能说,马上过来就可以做什么项目,基本上不能。
  
主持人:这也就是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学生的原因。原创的设计,真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媒体的呼吁,需要企业的重视,需要我们设计师新生代的力量不停地出现,也需要政府导向的支持。就是说,我们怎样才能为我们中国家具原创的设计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努力呢?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什么?这是蛮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我们今天的讨论,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抛砖引玉;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我们想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社会重视一些问题。我们想大家用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做出我们该做的事情,真的为我们中国家具原创设计,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努力。

标签: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