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灾难与水引发的设计思考

一百多天前,汶川地震撼动全球,在深入灾区考察的过程中,除了牵扯神经的一片片废墟,水问题更是让人揪心。一位被解救的受困者告诉笔者,在被困的时间里, 最恐慌的是没有可以饮用的水,周围都是泥水,还有尸体腐烂渗出的水。活脱脱的事例越发让人感觉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水在灾难中的重要角 色。

灾难发生了,带给人们的是最直接的撕心裂肺的痛和损失,如何挽救这些损失,让灾害给我们带来的灾难降到最低点?据了解,目前全球在同等灾害的情况 下,有些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损失是80%,但发达国家的损失则只有4%,由此可见灾害固然可怕,但精准超前的预测和正确的应对将剔掉灾难对人类的威胁。面对 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留给我们的巨大阴影,我们更应振作起来,集体反思“如何面对灾难,如何避免灾难,如何解决水的问题”。

水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据一项权威的科学调查数据显示,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分大约都在3公升左右,摄入水分中40%来自直接饮用水,60%来自食物含水,排出的水分 中60%是尿液,20%是汗液,还有小部分是通过呼气及粪便排出的。另有数据显示,当人体失去1%-2%的水分时就会感到口渴,丧失5%将处于意识模糊状 态,大于15%时就会面临死亡危险。一个人如果只食用无水食物,不摄入任何水分,一般只能存活5天,但如果一个人只喝水不摄入任何食物,却可以维持30天 的生命。

从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整个自然界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离不开水,果树庄稼没有水会枯死,动物没有水会虚脱至死。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水的世界,定是一片荒芜,除了沙漠就是尘土,世外桃源的山清水秀消失得不留一丝痕迹。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心理上也给与人们生存的希望,让人们有信念坚持到底。“望梅止渴”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就告诉我们,没有水,除了面临生命的 危险,也会失去希望,失去斗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也给我们充足的活力,正如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比赛之后,运动员们总免不了需要水来补充精力,恢复体 力。当然,水也告诉了我们很多智慧,比如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座右铭的“上善若水”。

水除了给予希望,帮助我们洗去心理的污垢,它的清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做饭、洗衣服、洗澡、洗水果洗菜、冲厕所等等,每一样都离不开水。离了水,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在地震后的灾区,清洗消毒、防止疫情显得更为重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国有句经典古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除了带给我们的生理意义、心理意义和清洁功用等,还带给我们什么呢?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余震不断时,暴雨、泥石流、山崩等相伴而生的自然灾害也发生了,但有些地方却又面临着严重的干旱,恨不得地裂五尺缝。这是水的本性,水过剩会造成洪灾、泥石流等,淹没冲毁家园,会带来海啸,摧毁所有美好的东西;水短缺又带来干旱,导致水荒。

水过剩和水短缺同时发生,更让人痛不欲生。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的饮用水以及生活用水一度急缺,但同时又下起了雨,让无家可归的人们只能望雨哀叹。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雨但是却不可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流走,看着它毁害自己的家园,欲哭无泪。

灾难面前,如何化险为夷?

试问,既然有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即使没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造水?面对现实的水资源危机,我们是否可以想办法把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占地球水资源70%的海水改造利用呢?面对水资源危机,我们是否可以想更好的办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淡水源?

在灾难中,我们又如何能最快地发现最近的水源?

据调查,目前国际上已研发出几款净水装置,并都已用于使用。比较典型的是美国野战军运用RO净水装备从海上淡化取水,通过净化海水来解决水源问 题,同时,在野战军的取水装置中,除了淡化海水,还有通过添加消毒药剂比如有机碘片、碘酒等净化污染的水源,从而得到干净可用的水源,还有将消毒剂附于管 壁用于杀灭细菌净化水源的消毒器械。英国的设计师迈克尔·普里查德设计了一款神奇水壶,让污染水源通过直径为1/1,000,000,000m的有孔聚合 物,运用这种物理方法过滤污染物从而净化水源,因为这个直径已经远远小于这些污染物。

市面上现有的净化轻度污染水源的装置、用于作战的海水净化装置等大都是运用化学和物理净水这两种原理。在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美术大学的王立端教授 针对灾难设计了一款净化水壶,他提倡在无水源或水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被困的人可以用它来净化污水甚至是尿液来获取饮用水,充分循环利用水资源。从目前来 看,净水方法主要是化学和物理两种,受净化的水源包括海水、体液及其他被污染的水源。

灾难中,除了利用现有水源,我们也可以尝试采水来获取水资源。在这方面,一组资料显示,美国的“悍马”概念战车也走在了前面,他们设想运用化学生 水的方法,收集汽车尾气及周遭环境中的氢气H2,在一个装置中与氧气O2相遇,并让这两种气体充分燃烧,生成可用水源。还有一种方法是自然采水,运用水汽 蒸发遇冷冷却的原理采集水,这种方法很简单,但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缺陷。

净水、生水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或其他事物,如果在灾难受困地发生地,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可用水源,就像在沙漠中发现绿洲,那么如何凭借我们的肉眼探到水源地?沿着这种想法,也许我们可以运用卫星导航等技术开发探寻水源的GPS系统。

以上是现在已有或在概念中的获取水源的办法,当灾难中有了水源,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源显得相当重要。

从宏观来看,近年来,针对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局势,国家启动了一些大的节水工程,南水北调调整中华大地南北水源的反差,减少南方的洪灾,北方的干 旱,再则,通过市场调整水价,促使人们节约用水,虽然这些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似乎收效还是不够,事实上,水资源的浪费主要发生在人们 的日常用水中,中国几十亿人口如果每人每日节约一口水,那数据也相当可观。随着水价的上涨,特别是在城市,大多数人已经有了节约用水的意识,用水桶积蓄可 再利用的水冲洗厕所等,但苦于目前的装置太麻烦,有的就放弃了。对于这种潜在的迫切需求,目前,洛可可设计公司正与相关方研发一款中水节水系统,通过这款 产品,使用者将只用轻轻控制开关,就可以自动净化并运转已用的中水,同时,还能保证房间的整洁美观。这种科学复式节水方法目的是将家庭用水循环利用。一方 面帮助市民节约生活开支,另一方面也让水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更环保经济的社会。

创意在行动,洛可可解决方案

经过长期的调研,目前在灾难中获取水源的处理方法大体上局限在化学和物理两种原理上,但在此基础上,洛可可设计团队有了更新更深的考虑与创新,下面撷取其中的几个方案做以简单介绍:

便携式可变净水吸管

这款净水装置非常轻巧,可折叠放入包中,主要采用将消毒剂附于管壁的处理方法。当使用时,可从包中拿出,将折叠的吸管打开,就可以直接吸入待净化 的水。管壁的一侧还运用了透明式设计,让饮水者可以看到水流的净化状态以及流动进程,这样使用起来更加放心,同时折叠吸取的方式让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集约式自救设备
[在新窗口中浏览该图片]


遇到灾难时我们需要什么?设计师关怀到受难者的最终需求,从需求开始思考,设计出这款产品。它集采水设备、救生圈以及求救信号发射器等设备于一 体,组成一个百宝箱式的圆筒。产品一端是采水设备,运用物理蒸发冷却原理,将海水或其他可利用水源蒸发冷却供灾难中的人饮用;另一端是求救设备,这里除了 信号发射器之类的设计以外,设计师还考虑了电池的问题,专门设置了太阳能电池,让人在没电的情况下也能依靠自然生存;中间是一个装着救生艇的小圆筒,如果 遭遇水灾,人们可以直接打开自救。这款产品真正考虑到受难者的需求,让其不仅可以借助这个设备延续生命,同时还能寻找搜救信号。这三个设备联合在一起,拆 卸使用方便,同时产品运用了鲜艳的黄色,容易找寻。

活性炭磁化净水设备
[在新窗口中浏览该图片]


当灾难来临时,水成为了挽救生命的无价之宝,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则需要不同的设备来将水净化,从而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款净水杯适合在野外有 水源,但水源受到轻度污染的情况下将水过滤成可饮用水,整个过程经历两层活性炭过滤网和一层吸附磁铁,上端的过滤装置打开之后同时可以安装在其他的水壶 上,从而获得更多的饮用水,将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个净水装置。

多功能雨伞净化设备
[在新窗口中浏览该图片]


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包括在汶川地震之后的几场雨,当看着雨水敲打地面,变成污水,白花花地流走,丝毫没有了“雨打芭蕉”的兴致,洛可可设 计师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来自天上的水源。下雨总会用伞,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赋予雨伞以净水的功能?这款产品是在伞的顶部安置接水设备,通过伞杆、伞柄的 过滤变成净水,直接流入充当伞把的储水器里备用。

冷凝取水器

[在新窗口中浏览该图片]

或许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从空调器下经过时,有时会无意被淋上几滴水,这是空气冷凝所致。洛可可设计师通过细心地观察,将这一原理也转用到取水 方式上来。整个产品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冷凝器,下面是储水器,冷凝器可以通过旋转上方的手把来制造电能,从而实现干燥空气制冷采水的效果。

怀揣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期待用独特创新的设计来安抚受伤的人,减少未来人们在灾难上付出的代价。

标签:贾伟 灾难 引发 设计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