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炯谈设计:不要崇拜飞利浦设计,学习他就行了

学生时代,我们总是在年少轻狂和自卑间徘徊。对他人的理解和对自己的理解都是一样模糊,常常需要用诋毁别人和穿名牌的方式激励一下自己的自信心。

飞利浦设计,接触过几次,在设计机构中还是不错的。2001年至2003年,我为飞利浦照明服务了3年,一共为他们开发了24款家用灯具。借这个机 会,我可以更多地了解飞利浦。荷兰的飞利浦集团是非常功利的,对不盈利的机构,会毫不留情的卖掉,他们很早就卖掉了飞利浦唱片(也就是宝丽金),前些年, 他们卖掉了飞利浦手机;对盈利不是很好的企业就让他们独立核算,飞利浦设计就是独立核算的。

所以,飞利浦设计有很强的生存压力。飞利浦的设计师与其说是设计师,不如说是商人。我一直觉得欧洲的荷兰人就像中国的上海人,地理位置也象,人的性 格也象,非常精明,甚至狡诈。二十世纪末,欧洲制造业整体下滑,传统设计行业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纷纷转型,其中最成功的就是FITCH。他们推“创新 ”这个概念,试图区别于传统的产品造型设计;设计项目也开始扩大到PI等咨询性的项目;在经营方面,整合各种设计资源,形成巨大的设计集团。飞利浦设计也 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1991年,米兰工学院毕业的Stefano Marzano加入飞利浦公司,任飞利浦设计部首席执行官和首席创意总监。他一直坚信设计技术本身已经不能满足创造“相关的、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来最好地满 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他执行了一种基于研究基础的战略,更加以人为本,被称为“高设计”。这一程序被很好地贯穿于整个商业程序并吸收了其他设计相关 技巧,如趋势分析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智慧。Stefano Marzano使飞利浦设计实现了一次提升,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香港理工的青年教师梁清河就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飞利浦设计更加致力于消费者研究等设计研究领域,开发了CULTURE SCAN之类的工具。结合2003年飞利浦品牌整体提升(从“Make things better”到“Sense and Simplicity”),飞利浦设计也进入新的时代了。

当然,我们也不用神化飞利浦设计,“设计在线”上有一篇《设计朝拜——亲历飞利浦设计成立80周年庆典活动》, 标题真是奴性十足,原来作者是飞利浦设计香港分公司的顾问。我们拨开华丽的商业化包装,也能看到飞利浦设计的不足之处。我们去听各种设计论坛的时候,商业 化设计公司的强项往往是“三板斧”,飞利浦设计也一样。商业化的设计公司“原创的”设计工具往往是从社会科学领域借来的,他们的研究能力远远不及管理行业 的咨询公司,也不及科研机构。我们初次看到他们这些设计工具时,很容易被吓倒,但你研究过这些基础研究资料后,就会说“原来如此”。

我们对陌生的事物往往会敬畏三分,所以,实践可以帮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GE塑料的特殊视觉材料visualfx曾经邀请三家海外知名设计咨询 机构为其发布最新色彩与材质趋势,飞利浦设计是第三家。我们是第四家,做了visualfx的2008年奥运会主题研究。经过比较,我们就知己知彼了。

版权所有傅炯

标签:傅炯谈 设计 不要 崇拜 飞利浦 学习